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颗红心永向党 | 28年坚守,真情洒满邮路!他是南河岸边的忠诚信使……

2023-06-29 19:37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今天起,本平台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特别报道,展示全县部分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模范党员典型事迹。今天请看第一篇《黄德印:邮路漫长 忠诚永恒》。

参加工作28年,行程50多万公里,穿烂了130多双解放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和3辆摩托车,投递党报党刊120多万份,送达邮件500多万件,准确率达100%,被投递区域的村民们称为“黄铁人”……

他,就是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黄德印。

“七一”前夕,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黄德印开着自己新买的面包车,又奔驰在他负责的乡邮路上。

黄德印今年52岁。28年如一日奔波在南河岸边,携带邮件走出了50多万公里的乡村邮路,赢得邮路上乡亲们的由衷赞誉。

保康县寺坪镇寺坪街社区村民   王福娥:每次只要快递到了,就给我们送到家里来了,假如不在家就放到楼下,服务态度很好。

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多远,他总是第一时间将邮件送到用户手中。

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村干部  谢鹏:黄德印服务态度非常好,每次给我们送报纸、送信件都非常及时,来了还会帮老百姓做些简单的农活,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人民邮政为人民。对黄德印来说,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感恩我们伟大的党,这些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培养,让我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国企正式员工。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

三尖山村距离集镇100多公里,下山只有一趟车。黄德印特地赊购了一辆面包车,免费为群众代购货物、传递信息、领款缴费。

每次进山,黄德印的面包车就成了“流动超市”,里面装满了与工作“不相关”的物品:稻谷、花生、化肥等农资,以及玩具、衣服等等群众委托代购的小百货。有时候东西带来了,有钱就给了,没钱就欠着,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有时候他也帮村民把山货驮下山,变成现钱。

保康县寺坪镇党委副书记  王涛:黄德印同志是我们寺坪人,从事乡邮员28年来,不怕吃苦,扎根基层,工作中爱岗敬业、生活中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乡邮路上,义务为村民代购物资、指导生产技术,无偿帮助困难老人。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匿名帮扶13名贫困学子,其中已有4人考上大学走出大山。黄德印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是我们党员干部身边的学习榜样。

在黄德印的手机里,已积攒了近千个电话号码,除了同事和亲友,几乎覆盖了乡邮路上的所有农户。

尽管每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黄德印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主动帮扶贫困学生。

这一大摞信件,都是他资助过的学生寄给他的,有的是感谢信,有的是汇报学习情况的。十几年来,他默默地拿出10万多元积蓄,帮扶了13名贫困学子,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有些学生甚至与他从未谋面。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小时候,我家里特别穷,是好心人资助我读完了高中。如今,是我回报社会、报恩的时候了。

这位名副其实的山区邮路“绿衣天使”,他用全部的青春岁月,把忠诚写在了大山的褶皱之中,把对邮路上乡亲们的挚爱镌刻在了南河两岸。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负责人 汪然:黄德印坚守乡邮投递28年如一日,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忠实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及时传递党的声音,视邮件如生命,视百姓为亲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是我们邮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黄德印先后荣获“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这些年来,我在邮路上为群众提供了一些服务,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儿,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不少荣誉。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为邮政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年过半白的黄德印,依然坚守在漫漫乡村邮路上。

全媒体记者:张照  陈泉霖

通讯员:吴万谊 熊红英

编校:丽丽

责编:尚娟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


22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今天起,本平台推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特别报道,展示全县部分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模范党员典型事迹。今天请看第一篇《黄德印:邮路漫长 忠诚永恒》。

参加工作28年,行程50多万公里,穿烂了130多双解放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和3辆摩托车,投递党报党刊120多万份,送达邮件500多万件,准确率达100%,被投递区域的村民们称为“黄铁人”……

他,就是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黄德印。

“七一”前夕,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黄德印开着自己新买的面包车,又奔驰在他负责的乡邮路上。

黄德印今年52岁。28年如一日奔波在南河岸边,携带邮件走出了50多万公里的乡村邮路,赢得邮路上乡亲们的由衷赞誉。

保康县寺坪镇寺坪街社区村民   王福娥:每次只要快递到了,就给我们送到家里来了,假如不在家就放到楼下,服务态度很好。

无论刮风下雨,无论路途多远,他总是第一时间将邮件送到用户手中。

保康县寺坪镇简家坪村村干部  谢鹏:黄德印服务态度非常好,每次给我们送报纸、送信件都非常及时,来了还会帮老百姓做些简单的农活,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人民邮政为人民。对黄德印来说,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感恩我们伟大的党,这些年来对我的关怀和培养,让我从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一名国企正式员工。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

三尖山村距离集镇100多公里,下山只有一趟车。黄德印特地赊购了一辆面包车,免费为群众代购货物、传递信息、领款缴费。

每次进山,黄德印的面包车就成了“流动超市”,里面装满了与工作“不相关”的物品:稻谷、花生、化肥等农资,以及玩具、衣服等等群众委托代购的小百货。有时候东西带来了,有钱就给了,没钱就欠着,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有时候他也帮村民把山货驮下山,变成现钱。

保康县寺坪镇党委副书记  王涛:黄德印同志是我们寺坪人,从事乡邮员28年来,不怕吃苦,扎根基层,工作中爱岗敬业、生活中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在乡邮路上,义务为村民代购物资、指导生产技术,无偿帮助困难老人。在自己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匿名帮扶13名贫困学子,其中已有4人考上大学走出大山。黄德印同志作为一名党员,多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是我们党员干部身边的学习榜样。

在黄德印的手机里,已积攒了近千个电话号码,除了同事和亲友,几乎覆盖了乡邮路上的所有农户。

尽管每月的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黄德印从2007年开始,就一直在主动帮扶贫困学生。

这一大摞信件,都是他资助过的学生寄给他的,有的是感谢信,有的是汇报学习情况的。十几年来,他默默地拿出10万多元积蓄,帮扶了13名贫困学子,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有些学生甚至与他从未谋面。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小时候,我家里特别穷,是好心人资助我读完了高中。如今,是我回报社会、报恩的时候了。

这位名副其实的山区邮路“绿衣天使”,他用全部的青春岁月,把忠诚写在了大山的褶皱之中,把对邮路上乡亲们的挚爱镌刻在了南河两岸。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负责人 汪然:黄德印坚守乡邮投递28年如一日,始终牢记“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心,忠实履行普遍服务义务,及时传递党的声音,视邮件如生命,视百姓为亲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他是我们邮政系统干部职工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黄德印先后荣获“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  黄德印:这些年来,我在邮路上为群众提供了一些服务,做了我应该做的事儿,党和人民却给了我不少荣誉。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砥砺前行,为邮政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年过半白的黄德印,依然坚守在漫漫乡村邮路上。

全媒体记者:张照  陈泉霖

通讯员:吴万谊 熊红英

编校:丽丽

责编:尚娟

审核:秦志鹏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