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保康县大力推行立体化、全覆盖政务服务,打造电脑端、掌上端、自助端、窗口端、热线端“五端同源同质”服务模式,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政务服务就在身边,大大降低了办事成本,实现了从“能办”到“好办”“快办”的跨越升级。
近日,保康县政务服务中心举行“数字政务门牌”揭牌仪式,同步召开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暨“两个集中”改革推进会,组织大厅首席事务代表及乡镇综合受理窗口人员、帮代办人员实地开展综合自助一体机实操培训。
保康县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山高路远,辗转奔波是以前老百姓办事的真实写照。来自龙坪镇的黄克燕说,之前来市民之家,排号需要等待很长时间,手续比较复杂,费时又费力。
市民 黄克燕:今天,我来到市民之家24小时自助终端机这个区,拿出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进入系统之后,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把我的公积金查询清楚了,非常高效便捷,体验感非常好。
今年以来,保康县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回应企业群众关切,大力实施政务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和向基层延伸“两个集中”改革。
保康县行政审批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阮班寿:在服务管理方面,打造智能化管理体系,全市首创实行“政务服务电子监察”运行机制,汇聚政务服务场所运行监察、业务审批全过程监察、服务质效评价监察于一体,为各级政务服务场所为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提供了坚强保障。在服务模式方面,优化基层自助服务终端分布,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以“自助办”方式延伸至群众身边,县政务服务中心建有24H自助服务大厅,在乡镇以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人流密集区为主要布设点,配备21台综合自助一体机,构建“15分钟政务服务圈”,打造“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模式。
截至目前,在已下沉269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到乡镇、村(社区)办理的基础上,通过推进“两个集中”改革,又梳理了189项县级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村(社区)办理,更加方便企业和群众网上办、就近办,打通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媒体记者:向宗涛
编校:莲花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