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保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匠心铸品牌 ,创新谋发展!保康这家企业把“一片叶子”做成富民产业

2025-04-16 19:32

在魅力茶乡——保康县店垭镇,有这样一家深耕茶产业多年的企业,他们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用匠心铸品牌,以创新谋发展,不仅让保康茶香飘四方,还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户增收致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保康县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看看他们如何用一片绿叶书写出新时代的致富经。

前段时间的持续少雨,导致土壤墒情不足,对茶叶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在店垭镇格栏坪村,保康县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兆常每隔两三天就会组织茶农为茶园抗旱。

“我们利用水罐车灌溉茶园,隔三五天就灌溉一次,将近半个月了,现在茶树芽都发起来了,发得还蛮密。”向兆常说。

茶园抗旱争分夺秒,茶叶加工车间则挑灯夜战,加紧赶制春茶。

向兆常告诉记者,现在高端产品每斤能卖到1800元一斤。目前,公司已经接到20多笔订单,产品供不应求。

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坚守,从传统到创新的主动破局,从企业发展到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向兆常用三十年光阴做到了对“一片绿叶”的极致敬畏。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年轻时候就想找一件事干,之前做了很多事,最终选择了茶叶这个行业。”向兆常说,“做茶要有一定的情怀,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热爱茶,茶叶才能做得好。”

正是基于对茶的热爱与执着,向兆常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在摸爬滚打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公司先后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佳襄阳高香茶”、“百姓最喜爱襄阳高香茶品牌”、“湖北好食材金奖”、湖北省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金奖等荣誉称号。公司自主研发的三项专利、十二项新型实用技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验收。

“茶,不管是种植、加工还是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很高雅,是个很好的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目前专利已经申请和下发了,下一步,联系厂家跟他们合作,生产这个专利设备,成功以后专利就可以推行。”向兆常说。

目前,楚原生公司茶园自有基地面积4700亩,辐射带动格栏坪、垭子口、观坪、老街等周边六个村发展茶叶近15000亩,1400多户农户从事茶产业,户均年增收8000多元。

孙世娇从外地辞职回家后就在公司上班,目前已经工作六年了。“在这上班挺好的,公司福利待遇都非常好,还给我们买了社保,我们也愿意继续在这儿干下去。”孙世娇表示。

家住观坪村的茶农赵明珍在这里采茶五六天了,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挣了1000多元钱了。

在做好茶的同时,向兆常又把目光瞄准到茶旅融合发展上,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让保康茶香飘四海。

“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一个产业链。一是宣传地方茶文化,二是宣传我们的品质和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配合,让保康茶、襄阳高香茶甚至是湖北省楚天好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兆常表示。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出品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付乐 张玮 

通讯员:王后福

编校:彦舒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


4

在魅力茶乡——保康县店垭镇,有这样一家深耕茶产业多年的企业,他们通过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轮驱动”,用匠心铸品牌,以创新谋发展,不仅让保康茶香飘四方,还带动周边上千户农户增收致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保康县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看看他们如何用一片绿叶书写出新时代的致富经。

前段时间的持续少雨,导致土壤墒情不足,对茶叶生产造成一定影响。在店垭镇格栏坪村,保康县楚原生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兆常每隔两三天就会组织茶农为茶园抗旱。

“我们利用水罐车灌溉茶园,隔三五天就灌溉一次,将近半个月了,现在茶树芽都发起来了,发得还蛮密。”向兆常说。

茶园抗旱争分夺秒,茶叶加工车间则挑灯夜战,加紧赶制春茶。

向兆常告诉记者,现在高端产品每斤能卖到1800元一斤。目前,公司已经接到20多笔订单,产品供不应求。

从田间到舌尖的品质坚守,从传统到创新的主动破局,从企业发展到共同富裕的责任担当,向兆常用三十年光阴做到了对“一片绿叶”的极致敬畏。

“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从年轻时候就想找一件事干,之前做了很多事,最终选择了茶叶这个行业。”向兆常说,“做茶要有一定的情怀,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热爱茶,茶叶才能做得好。”

正是基于对茶的热爱与执着,向兆常和他的团队一路披荆斩棘,在摸爬滚打中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公司先后获评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十佳襄阳高香茶”、“百姓最喜爱襄阳高香茶品牌”、“湖北好食材金奖”、湖北省首届“楚茶杯”斗茶大赛金奖等荣誉称号。公司自主研发的三项专利、十二项新型实用技术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验收。

“茶,不管是种植、加工还是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很高雅,是个很好的产业,也是一项富民产业。目前专利已经申请和下发了,下一步,联系厂家跟他们合作,生产这个专利设备,成功以后专利就可以推行。”向兆常说。

目前,楚原生公司茶园自有基地面积4700亩,辐射带动格栏坪、垭子口、观坪、老街等周边六个村发展茶叶近15000亩,1400多户农户从事茶产业,户均年增收8000多元。

孙世娇从外地辞职回家后就在公司上班,目前已经工作六年了。“在这上班挺好的,公司福利待遇都非常好,还给我们买了社保,我们也愿意继续在这儿干下去。”孙世娇表示。

家住观坪村的茶农赵明珍在这里采茶五六天了,她告诉记者,自己已经挣了1000多元钱了。

在做好茶的同时,向兆常又把目光瞄准到茶旅融合发展上,试图通过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让保康茶香飘四海。

“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必须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一个产业链。一是宣传地方茶文化,二是宣传我们的品质和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配合,让保康茶、襄阳高香茶甚至是湖北省楚天好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向兆常表示。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出品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付乐 张玮 

通讯员:王后福

编校:彦舒

责编:尚娟

审核:姜雪飞

终审:李广儒 李运方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