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聚焦保康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丨茶叶吃上“营养套餐”!他的茶产业“牛”起来了

2025-04-21 19:09

当牛粪遇见茶叶,循环碰撞科技,每片茶叶都被赋予生态密码,在保康,一场关于土地与茶叶的生态革命正悄然上演。两峪乡茶农惠保君以“营养套餐”重塑种茶哲学,用牛粪发酵的有机肥料唤醒沉睡的茶园,传统茶产业蝶变为生态循环经济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这是我们两峪乡用有机肥种出来的保康毛尖,您先闻闻……”4月17日,在襄阳高香茶春茶推介暨保康县茶文化旅游季活动现场,保康县开林大三元茶厂负责人惠保君正热情地向前来咨询茶叶的客户介绍自家茶叶的独特之处。

2016年,来自辽宁抚顺的惠保君在亲友的带动下,到两峪乡发展茶产业。他说他家的茶跟别人的不一样,是“吃”营养套餐长大的。


为了探寻其中奥秘,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跟随惠保君来到位于两峪乡枫香坪村的一家养牛场。宽敞的牛舍里,一群肉牛悠然自得,这里的牛粪并非废弃物,而是茶园的宝贵资源。

“茶山正好需要有机肥料,牛产生的粪物,经过发酵腐熟处理之后,用设备加工成有机肥料,再转到茶山上,形成了一套生态利用小循环。”惠保君说。

好品质源于有机肥。惠保君先后辗转多地考察学习,研发出一款经检测超过NY525国家标准、适用于茶园和菜园的有机肥。

“发酵好、腐熟好的有机肥原材料,按比例添加过期奶粉、矿源腐殖酸,经过流水线加工,直接灌包。”惠保君介绍说。

得益于这些“营养包”的滋养,两峪乡两峪村的600亩有机茶园土壤得到改良,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无论是鲜叶的品质还是成品茶的品质,都比非有机茶要高出一大截。香气、颜色、口感等各方面都质的提升。”惠保君说。

惠保君介绍,茶园“吃”了营养套餐后,产出的茶叶市场反应热烈,供不应求。甚至有客户半夜12点守在茶厂门口,只为第一时间抢购到最新生产的有机茶。

“我们茶园没发展有机茶的时候,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自从有了有机茶,我们就在湖北首届楚茶杯大赛上拿了个银奖,说明这个茶叶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惠保君说。


优质的有机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一片小小的茶叶,实实在在地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春天就在这茶山采采茶、施施肥,秋天之后就割割草,一年收入大概在1万5到2万左右。”两峪乡两峪村双堰湾居民小区居民刘自立说。


养牛与茶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起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保康县开林大三元茶厂每年生产绿茶3吨多、红茶4吨多,产品畅销襄阳、武汉、北京等地。茶厂每年聘请务工人员300多人,发放务工工资60多万元。

“我们有机茶做起来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惠保君的妻子刘亚秋说。

惠保君说,今后,他还要坚持做有机茶,走农业生态小循环的路子,让每个茶农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还是要坚持农业生态小循环的模式,茶叶还是要坚持做有机,通过不懈努力,让大家都熟悉、都认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好东西走进千家万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付乐 张玮

通讯员:王后富

编校:丽丽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


2

当牛粪遇见茶叶,循环碰撞科技,每片茶叶都被赋予生态密码,在保康,一场关于土地与茶叶的生态革命正悄然上演。两峪乡茶农惠保君以“营养套餐”重塑种茶哲学,用牛粪发酵的有机肥料唤醒沉睡的茶园,传统茶产业蝶变为生态循环经济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动能。


“这是我们两峪乡用有机肥种出来的保康毛尖,您先闻闻……”4月17日,在襄阳高香茶春茶推介暨保康县茶文化旅游季活动现场,保康县开林大三元茶厂负责人惠保君正热情地向前来咨询茶叶的客户介绍自家茶叶的独特之处。

2016年,来自辽宁抚顺的惠保君在亲友的带动下,到两峪乡发展茶产业。他说他家的茶跟别人的不一样,是“吃”营养套餐长大的。


为了探寻其中奥秘,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跟随惠保君来到位于两峪乡枫香坪村的一家养牛场。宽敞的牛舍里,一群肉牛悠然自得,这里的牛粪并非废弃物,而是茶园的宝贵资源。

“茶山正好需要有机肥料,牛产生的粪物,经过发酵腐熟处理之后,用设备加工成有机肥料,再转到茶山上,形成了一套生态利用小循环。”惠保君说。

好品质源于有机肥。惠保君先后辗转多地考察学习,研发出一款经检测超过NY525国家标准、适用于茶园和菜园的有机肥。

“发酵好、腐熟好的有机肥原材料,按比例添加过期奶粉、矿源腐殖酸,经过流水线加工,直接灌包。”惠保君介绍说。

得益于这些“营养包”的滋养,两峪乡两峪村的600亩有机茶园土壤得到改良,茶叶品质大幅提升。

“无论是鲜叶的品质还是成品茶的品质,都比非有机茶要高出一大截。香气、颜色、口感等各方面都质的提升。”惠保君说。

惠保君介绍,茶园“吃”了营养套餐后,产出的茶叶市场反应热烈,供不应求。甚至有客户半夜12点守在茶厂门口,只为第一时间抢购到最新生产的有机茶。

“我们茶园没发展有机茶的时候,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自从有了有机茶,我们就在湖北首届楚茶杯大赛上拿了个银奖,说明这个茶叶大家还是比较认可的。”惠保君说。


优质的有机茶在市场上备受青睐,一片小小的茶叶,实实在在地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我们春天就在这茶山采采茶、施施肥,秋天之后就割割草,一年收入大概在1万5到2万左右。”两峪乡两峪村双堰湾居民小区居民刘自立说。


养牛与茶产业的有机融合,构建起一条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绿色生态产业链,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保康县开林大三元茶厂每年生产绿茶3吨多、红茶4吨多,产品畅销襄阳、武汉、北京等地。茶厂每年聘请务工人员300多人,发放务工工资60多万元。

“我们有机茶做起来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带动了不少村民就业,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惠保君的妻子刘亚秋说。

惠保君说,今后,他还要坚持做有机茶,走农业生态小循环的路子,让每个茶农都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还是要坚持农业生态小循环的模式,茶叶还是要坚持做有机,通过不懈努力,让大家都熟悉、都认可,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好东西走进千家万户。”(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媒体记者:姜雪飞 付乐 张玮

通讯员:王后富

编校:丽丽

责编:赵硕

审核:秦志鹏

终审:张良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